“农,天下之大业也。”
一直以来,“三农”工作都是中国的重中之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把产业振兴放在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之首。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农”工作基础更加稳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如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孝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给出明确答案。
农业大市“名不虚传”
上月25日,大悟县经济开发区的湖北克拉梅茨茶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往集装箱货运车上搬运红茶。
“这几天装运4辆,下个月还有4辆,每辆可装运约22吨红茶。”正在现场组织装运的公司总经理王明锦告诉记者,这批“大悟红茶”将途经武汉港到上海,然后出口至马来西亚。
据武汉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我市农产品出口贸易呈逆势增长,1-11月份出口贸易额2亿元,同比增长12.6%。
这是我市农业疫后重振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作为农业大市,孝感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230万吨以上。各地充分发挥资源、山水、人文优势,坚持市场导向,推动香糯稻(种植面积70万亩,全省第一)、茶叶(种植面积46万亩,全省第四)、禽蛋(年产量25万吨,全省第一)、蔬菜(种植面积75万亩,全省第二)、林果、水产(分别年产40万吨,全省第四)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二品一标”达到435个。
发展方式绿色优先。全面推进全国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整市制创建,推广虾稻共作、渔稻共生、马铃薯—毛豆—白萝卜连作、虾蟹鳜生态混养等50多个高效种养模式,增加产出效益,应用面积达到20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2%。“早春甜玉米+大豆+秋甜玉米”的粮经饲模式亩产值8000元以上;稻虾稻鳖综合种养亩产值分别达到4500元、1万元;猪沼菜(果)循环模式亩产值达2万元。
产业融合渐成趋势。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1家(国家级6家,省级71家)、农民合作社6066家(国家级27家,省级82家)、家庭农场1440家(省级77家);过30亿元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9家;隐形冠军4家(神丹、爽露爽米酒、神霖麻糖、龙王恨鱼饵)。融合载体丰富多样,建设汉川市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省级三产融合乡镇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农业科技园40个、农产品加工园7个,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4个。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近4万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494家、基地型企业202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2019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总值1609.2亿元,主营收入1328.4亿元,同比增长11.1%,位居全省第四。
大而不强“如鲠在喉”
2001年,农业部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云梦县抓住机遇,启动创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从此,“云梦蔬菜”领先一步,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当其他地方蔬菜生产中出现化学农药超标、废旧地膜污染、畜禽粪污乱排等现象时,云梦已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全国及省、市抽检中,云梦蔬菜、畜禽、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合格率均达100%。
2018年,云梦县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被农业部列为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从“无公害蔬菜”到“绿色蔬菜”再到“有机蔬菜”,“云梦蔬菜”名头越来越响。云梦县大部分蔬菜通过30多个新型经营主体、300多个蔬菜经纪人外销到郑州、长沙、广州等地20多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
然而,层层光环背后,隐痛不容回避。
“由于缺乏深加工,只能卖原材料,产品附加值低。”云梦县金土地蔬菜专业合作社服务菜园近5万亩,主营蔬菜外销郑州等地,合作社负责人林迟斌却心有不甘。
优质产品卖原材料这种现象,在孝感并非个例。
有关调研报告显示,我市已发展千亿元级别的农产品加工业,但产量居全省前列的蔬菜、水产品深加工还未破题,糯米、莲藕等特色产品也处于卖原料、卖半成品的阶段。
比如,汉川市年生产原藕粉1400吨,占全国四分之一,90%销往江浙沪滇等地深加工成速溶藕粉。1吨原藕粉可生产2吨速溶藕粉,吨价由2万元增值为5万元,市场潜力较大。
201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95:1(江苏徐州为4.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约为65%,其中精深加工率不到15%,与先进地区差距明显。
品牌多而不响,在全市农特产品身上也十分明显。
记者到全国各地出差,常常能在商超看到孝感产的麻糖和米酒,但百年老字号的“神霖牌”难得一见,多是一些不太熟知的品牌在唱主角。
孝感北部山区多发展茶产业,甚至一些南部县市也有,但茶场、茶企众多,各有各的品牌,不能攥指成拳,市场竞争难有优势。对比同属大别山区的信阳市,一个“信阳毛尖”闻名全国,我们的路还很长。
以大悟为例,300余家茶场、茶企各自为战,注册商标多达70余个,结果是“起大早,赶晚集”。
据统计,全省有17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我市只有6个;全省有湖北名牌产品和湖北著名商标1300个,我市只有80多个。品牌数量少,影响力不大,竞争力也不强。
差距就是潜力。湖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刘姣华认为,要在产业培育、品牌创建、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上取得新突破,为农业“强筋健骨”。
强筋健骨“久久为功”
农业弱,弱在“体质”。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机动财力不足、融资难,导致投入乏力,以及品牌建设滞后,进而导致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
春晖米业有关负责人对此感触颇深。作为省级龙头企业,春晖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负增长。“由于粮食种植、收购、加工投入大,而企业流动资金有限,经常在收购原粮时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导致错失市场机遇,加上加工及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造成盈利难的困局。”该负责人坦言。
“出台专门的金融信贷政策,强化金融支持”“设立龙头企业国家专项奖励基金,强化政策引领”……2020年全国“两会”上,我市代表建议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助推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
立足“三农”市情,孝感先后出台一系列实施意见或行动方案,支持、促进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统筹谋划。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丁志强表示,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了政策扶持。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还要加大政策精准扶持,优化要素保障,引导科技、人才、资金流入。
农业强,除了多“补钙”,还要勤“练内功”。
丁志强认为,农业由大变强,重要的几项标志是有紧密的产业链,有较强的精深加工能力,有全国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本土品牌。
——让农业产业化强起来,要念好“长”字诀,强链补链延长产业链、经济链。
“要抓住农产品加工业这个‘牛鼻子’。”刘姣华建议,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产地,改变卖原料的格局,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构建利益共同体,促进产业发展、企业盈利、农民增收。
农产品加工业是“接二连三”的产业,产业关联度高。湖北龙王恨渔具集团有限公司以粮食为主原料进行鱼饵料深加工,年消耗大米、玉米、麦麸、马铃薯等3.9万余吨,带动相关农作物种植,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并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建成以垂钓竞技为主的休闲娱乐项目,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让农业产业化强起来,要念好“响”字诀,持续唱响孝感品牌“同一首歌”。
业内人士建议,强化品牌培育,通过整合重组、宣传推介,不断培优壮强。同时发掘孝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孝”字农产品品牌。
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升级打造水产、茶叶、稻米和麻糖米酒特色产业品牌”,让孝感麻糖米酒集团董事长肖端武充满期待。疫情冲击下,我市“城市名片”孝感米酒产业仍显现出强劲生命力。市麻糖米酒协会入会米酒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幅在5%以上。肖端武认为,“米酒产业逆势增长,品牌效益功不可没。”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谋划产业大棋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耕“强”字做文章,以农业产业化引领乡村振兴,农业大市孝感的现代化步伐必将铿锵有力、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