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 2019年7月29日 https://www.sohu.com/a/330072552_345245
作者简介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新世纪人才,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40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10余本。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聘请专家。
孙文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中国经济问题,具体研究兴趣包括劳动力迁移、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创业、收入不平等、教育投入、技术进步冲击等,在Health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统计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人口管理中的政府政策抉择》《中国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及教材《劳动经济学》,为中国网等媒体撰写评论文章数十篇,曾主持和参与多个国家级课题。
摘 要
中小微经济经过近年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总量、税收、就业乃至创新中的主力。但是,伴随粗放式发展,我国中小微企业存在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数量过多、过度拥挤竞争、盈利能力差、议价能力差、平均创新度不高、附加值低、管理不规范,这导致我国小企业平均寿命较短。并且,由于中小微企业信息收集困难、风险较大,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建议国家仍然应该坚持扶持策略,但要设置适当的标准,并且通过平台建设努力提高中小微企业内在能力。
一、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重要性与取得成绩
当前世界经济又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中国经济的攻坚克难毫无疑问到了一个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小微企业的重要性全面凸显起来。稳增长、稳就业,核心在于稳定小微企业。同时,我国整个新动能的转换,不仅仅体现在大型企业的升级,更重要体现在占中国经济GDP60%以上,税收占50%以上的中小企业升级换代,体现在它的技术、管理模式、企业家精神更新之上。
从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指出中小企业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来,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已经上升到一个新台阶。这些支持到底怎么样,以及在当下之际是否需要一些新举措,这需要我们对整个中国的小微经济状况有一个总体画像。
目前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不同国家不一样,不同发展阶段也不一样。对比我国和世界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划分的标准,可以看到我国定义的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规模比世界银行标准高近二倍。这可能产生一定国际比较问题,比如很多机构说支持小微经济的规模很大,但是可能它的支持力度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最顶端部分。如果把小微标准适度往下压,这个问题就会出来。如果按世界银行的标准衡量我国对小微支持力度可能就不像报道中那么大。
按照我国标准,目前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经济主力。截至2018年末,全国中小企业超过了3900万户,微型企业超过7000万户,这个微型企业实际上包含了个体户和农村合作社。即全国的市场主体到2018年达到了1.1亿,数量巨大。中小微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达到了99.6%,产出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80%的就业岗位。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小微活,就业稳,经济就活,很重要的一个佐证在这些数据里面。
同时,中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的产品研发。也就是说,他们在我们新动能的成长中间起到最为微观基础性的作用。中小微企业发展取得这些成绩,很重要原因是这些年的政策扶植,特别是2014年双创政策。类似扶植也可以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对民营企业的政策上看到,主要政策落脚点在中小微企业身上。这些企业在政策的促进下面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比如说我国的市场主体同比增速在2013年只有1.7%,但是2014年就达到了25.3%。到2018年同样达到了18%的速度。中小微企业发展对稳定经济增速起到了显著作用。2014年相比2013年,实际GDP增速提升了1.2个百分点。中小微经济的作用从就业上面体现更明显,从国际金融危机后,GDP增长速度从11.3%一直下滑到目前6.4%,但调查结果显示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每年新增城镇水平稳定在1300万左右这样一个规模。这背后原因在于每天近1.8万户的新企业成长托起了整个就业市场。这两年里,中国经济经受了世界经济放缓、中美贸易冲突以及内部攻坚克难三重压力,但中国经济并没有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塌下来,反而依然保持了健康的活力。它的韧劲和弹性,主要不仅体现在我们新动能、新经济上面,同时还体现在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上。
二、 中小微经济发展问题
虽然中小微企业在近年高速成长,对就业、新动能、增长起到支撑作用,展现了以放管服、双创战略为主体的一系列政策的良好效果,但其发展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小微企业数量过多。从2012-2018年复合增长率12.5%,绝对数量超过1亿。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统计中,各国中小微企业占企业平均总数91.43%,每千人拥有的中小微企业平均数量为35.75个。而我国目前每千人拥有的中小微企业数量是76.9家,高出国际水平差不多一倍。我国中小微企业密度也超过了9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8%。
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过多,一个原因可能是统计问题。虽然号称1亿小微企业,但估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处于僵尸企业状态。
第二个问题是在大量放管服过程中,各个地方都在进行锦标赛,各个地方都在放。对很多企业一些基本的标准,一些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在局部一些区域都放开了。这导致企业没有设立一个真正的信号显示机制。这也导致了上面说的数量过多的问题,中小微企业竞争激烈,大部分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或者超饱和竞争状态。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有30.85%的小微企业与竞争对手在50米之内,有72.43%小微企业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在一千米之内。低门槛高竞争导致我国小企业平均寿命是3年,而美国是8年,日本是12年。
第三个问题是发展质量不高。这体现在几方面:一是盈利能力不高,应对要素成本上升能力弱。一些大型企业赊购欠款,所欠款的对象多是小微型企业,这反映小微企业议价能力弱。近年一些原材料价格如能源价格一直在降价,但由于上游企业大部分是议价能力很强的大企业,原材料价格下降的红利根本没有传递到小微企业。二是平均创新也比较弱。根据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商学院2017年的调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同时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数据,90%小微企业无创新活动。不可否认,目前全国一些高技术园区、产业园区孕育了一些科技型小微企业,受到很多VC、PC青睐,获得大量资金支持,成长也非常快,但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弱。三是产品附加值低。根据产业链分布,在附加值高的领域中小微企业比例偏小。四是管理不规范。根据调查,很多最终出现跑路现象的中小企业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个是主营业务没有坚守,企业家精神没有突出;第二是企业的管理和治理非常紊乱,基本没有风险控制能力。五是我国中等企业偏少,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困难。目前我们就会看到中国有一组数据,微型企业与小型企业数量比是1.95:1,而小企业与中型企业数量比为13.75:1,也就是说13个小企业里面孕育一个中型企业。中国中型企业在企业数量中占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偏弱。大量的小微企业没有脱颖而出,成长为中型企业。在发展经济学里面称之为“消失的中等企业现象”。
第四个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近年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有所下降,很多中小微企业认为融资问题仍然是其面对的困难问题。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性的问题,可能只能缓解它,很难彻底解决它。
第五个问题是政策落实需要加强。国家目前对小微企业进行了定向的优惠政策和一些普惠的优惠政策,并且从近期开始又发布新一轮优惠政策,特别是从今年四到五月,税费进行全面减免。但调查发现,63%的小微企业没有听说过上述任何税费优惠政策。对政策了解不够不仅与政策宣传不到位有关,也与小微企业主基本经营素养有关。
第六个问题是小微经济信息收集困难。小微企业对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了解程度就很少,其他的信息收集也很困难。目前学术界某机构尝试进行一些追踪调查,但一年失联的企业占到40%。另一机构调查发现小微企业死亡率很高,每年有16.7%的小微企业死亡。银行间信息也难以共享,需要更多数据平台支撑。
总之,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使中国小微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之势,取得了稳就业、促转型效果。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如小微企业发展质量不高、竞争过度、附加值低、管理不规范、寿命较短、信息收集困难、风险较大、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 对中小微经济发展的建议
随着目前经济下滑压力加剧,要想稳经济,很重要就是要稳定小微经济。要使小微经济在目前的状况有稳定的预期,有充足的信心,同时也要在现有的一些政策上面进一步进行拓展支持,全面推动中小微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此建议:
第一,在营商环境还不是足够好的条件下,政府依然要发挥它在促进公平竞争上的主体性作用,解决不公平竞争和过度竞争。
第二,在如何扶持中小微企业上需要统一认识,寻找真正限制其发展因素。目前通过对政府调查和对企业调查,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理解。从政府视角看,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是政府服务不到位、融资难、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成本较高这些因素。而从企业的角度认为政府不是服务不到位,而是政策不稳定,特别是过去这些年里对于国有和民营之间的争论大家还心有余悸。同时竞争剧烈、成本高、融资难、人才匮乏等也是影响因素。可见,从政府和企业不同视角理解有一定不同,需要首先达成一致。
第三,除了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持法律持续性,还应改善供给侧结构。根据笔者对长三角、珠三角一些地区的调研,他们一些新做法可以借鉴。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为小微企业构建相应的支持平台,包括大数据、金融平台、创新平台、帮扶平台等。如果政府想点对点的对小微企业支持,由于有一亿多小微企业,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管理成本无穷大。因此平台化、体系化支持就非常重要。第二是产业集群化,构建中小企业的产业生态。也就是说必须要梳理出大中小微企业生态链,使他们的比重相对合理。很多地方以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的增长极。在这样一个集群里面,一些小微企业与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对接,一种企业生态得到很好的改善。另外,虽然近年在高新技术制造业领域出现了很多小微企业,但还不够,在占比中间并没有很好的提升。对于小企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领域进行专门的支持要加大力度。
第四,必须从治理体系、管理体系、企业家精神培育上来加大对于中小微企业促进、扶持。我们一想到中小微企业首先想到的是技术和资金,而没有从它的内在的动力和配置能力来进行提升,一定要在小企业的孵化、培育过程中下功夫。大家看到目前很多风险投资,对于一些小企业的这种手把手的一种扶持,很重要就是要建立它良好的股权结构,良好的管理体系和治理体系。经过这样的过程,我们现代的小微企业才能够走出来,并健康壮大。
第五,放管服要进一步深化。当前的“放管服”主要体现在“放”上面,“服”和“管”不足。不能放得过度以至于没有门槛,需要加大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知识产权等门槛。我们要去掉的门槛是一种行政管控的不必要的门槛,但还是必须要有一些技术性的门槛,同时针对这些门槛所需能力提高进行平台化服务。
相信在国家目前政策支持导向下,结合以上策略,能够进一步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微观基础。
为促进智库成果的交流与应用,国发院特推出新创办期刊《政策简报》系列。通过将已有的智库成果或学术研究的最新发现以更加简洁、高效、有机、实用的方式呈报给目标读者,《政策简报》能够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政策简报》的办刊定位是做智库思想的传播者,学术成果转换的催化剂。